老王最近深感人情冷暖世态炎凉,自从退居二线之后,就有种人走茶凉的感觉,按照他的说法,人还没走,茶就已经凉了,更别说那些已经退下来的领导。
这时老李在旁边说道:“不应该,还是不正常?”老王与老李属于那种见不惯但又分不开的老朋友,听到老李这样说,本想争辩的老王却少有的没有争辩,只是默默的点头。
老李看老王没有争辩,继续道:“不是因为人情冷暖世态炎凉,而是大家都很忙,与其说现在的失落感,不如理解为落差感造成。逐利本就是混迹职场基础,大家都不逐利了,还怎么进步,当你客观支配物质资源减少了,那么吸引的逐利的人就少了。”
现实的讲,扔一块骨头,狗就会凑上去,而扔一块石头,最多发出响动。人走茶未必凉,人还没走,可能茶也会凉。这个世界上不能直视只有两样,太阳与人心。
作为旁观者可以理解这种情况,但作为当事人却对这种状态理解深刻,人走茶凉的原因有自身,也有外界,更重要的是有些人即便走了茶都不会凉。
人走茶凉的外界因素
曾经在职时,走过的岗位比较多,开始感觉不深刻,但随着岗位的重要程度,看惯了这种情况,当时在生产部门,总是有设备厂家的售后来找自己,也有材料供应的厂家来回访产品情况。
后来去了物质供应部当经理,那拜访自己的人就已经换成供应商,随着岗位的变化、提升,拜访自己的人不断的提高层次。下属就更别说了,随着岗位调整,也都各显其本色。
外界给自己落差感,是因为自己所支配的客观资源变化,减少或者有所变动时,这种状况十分明显,不是因为人走茶凉,更不是因为世态炎凉,而是大家都会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在有效获利的事情上,当然也存在是为了自保的状态,至少是不让自己已获得的失去。
也正因为这种逐利的状态,有效利用时间和精力,所以会让那些离开领导岗位的人,失去手中权柄的人感觉到了人走茶凉,其实根本在于人们逐利,而非人心变了。人心从来都没变,而是手中的权力变了,利益导向把人吸引到了其他地方。
人走茶凉的内在因素
这个内在因素有两个方面:①自身内心的感觉;②在位时种下的因,失权时结出的果。
1.内心的感觉——落差感
曾经门庭若市,如今门可罗雀,这种落差感十分明显。本身对失去可支配客观资源时,心里就会不自觉与曾经比较,在对比之下,外界因素的影响,这种落差感就会更加明显。就像白纸上有一滴墨汁,显得格外清晰。
2.在位时种下的因,失权时结出的果
很多领导在位时,没担当,争功避过,让下属背锅,为了自己的私利打压排挤别人,那么失去权时,自然不会得到好的结果。在位时不是敬畏而是怕失去现在的获得利益,当失权时必然会有反弹。要明白做官一阵子,做人一辈子。
人走茶未必凉的原因
有些领导离开领导岗位,反而更加有威望,这是一种影响力,培养了自己的嫡系,形成了利益共同体。聪明的领导都在不断的延伸自己的权力,这种延伸包括了范围的延伸与时间的延伸。
范围的延伸在于培养出了更多的人才,能在各个岗位发挥出更大作用,使其意图更容易实现;而时间的延伸就体现在自己退下来之后,依然能够通过自己影响形成对客观资源的支配。
一些退下来的领导,在位置上为了避嫌有些话不敢说,但是在离开岗位之后,通过自己的影响力依然能够调动很多资源,这个关键在于形成了自己的利益共同体。影响力虽然不如在位时,但是能够帮助的人却更多。
与其感触落差,不如豁达面对人生
人走茶凉的落差感,并不是人情冷暖世态炎凉,而是混迹职场,大家都在逐利的过程中拼尽全力,趋利避害的行为准则,让很多人不得不着眼当下。
所谓失落感,其实只是落差感而已,就像高速行驶的汽车突然踩刹车一样,会给人带来不适的感觉,当车子停稳之后,也就会习惯了这种状态。
职场中每个人都在为了自己能够获得更多的利益,疲于奔命。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的主角,别人都是配角。任何时候主角都在意配角感受,除非配角能够实现为自己实现更大的利益。
所以感触落差,不如豁达面对,人心虽不能直视,但要明白,自己获得一切都是最恰当的,价值在哪里,吸引力就会在哪里出现。
写在最后
人走茶凉是常态,人走茶不凉也经常出现,甚至也会出现人不走茶都会凉的状态。所有的感触无非就是落差感而已,逐利是职场的人行为特点,如果不再追求逐利的,要么是停留在原地不再前行,要么就是跳出了现在维度,追求更高层次的感触。